其他
欧洲系列 — “匈人”在中亚的经营
所谓万变不离其踪。虽然匈奴人在中亚草原的历史,缺少史料记录,但在中亚草原地缘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,他们的踪迹还是有迹可循的。在西域部分我们已经对中亚草原,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所领有的这片土地,做过详细解构了。今天占据中亚草原低地部分的哈萨克斯坦,内部是由三个部落联盟所组成的。世称大、中、小三玉兹。其中阿克苏河以南的七河地区,为大玉兹部落所领有;额尔齐斯河——哈萨克丘陵——锡尔河中游一带,为中玉兹部落所占据。与两千年前的地缘政治结构对比,二者所对应的,大致就是乌孙(还包括高地上吉尔吉斯)、康居两国。 如果匈奴人在康居之地休养生息、重新做大后,他们最有可能的就是一路向西,经过现在的小玉兹之地,进入自然条件更好的南俄草原。那么匈奴人到底有没有这么做?答案是肯定的。我们前面也说了,在汉匈相争的年代,哈萨克丘陵以西的中亚草原,是为名叫“阿兰”的游牧民族所控制。这个与康居同俗的游牧部落联盟,最早也是斯基泰人的一部分。在萨尔马提亚人成为南俄草原的主人后,所谓的“阿兰人”也被归为了萨尔马提亚人的一支。不过由于匈奴西迁中亚,哈萨克丘陵一带或者说康居之地的游牧部落,并没有顺势也成为“萨尔马提亚人”,而是开启了亚洲化进程。从地缘关系上来看,我们也可以认为,欧、亚游牧民族之间的博弈,已经从天山、阿尔泰山一线,西移到了哈萨克丘陵——乌拉尔河一线。 很难说最终由中亚草原向南俄草原扩张,并自称为“匈人”的这支游牧民族,到底有还多少成份是直接来源于西迁的北匈奴。实际上在北匈奴西迁之前和之后,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,从没有间断过向南迁徙步伐。基于地缘关系,我们所熟悉的只是迁徙到蒙古高原南部一线,对中央之国造成压力的这部分而已。可以认定的是,在匈人西征之时,哈萨克草原已经完成了亚洲化,或者说北亚化进程。中亚草原上的优势语言,已经是阿尔泰语系了,种族上则偏向于蒙古人种的特征了。 当亚洲游牧民族成为中亚游牧民族的主体后,南俄草原就成为他们下一步征服的方向了。对于那些隶属印欧语系,种族特征为高加索人种的的欧洲游牧民族来说,记忆中最深刻的亚洲游牧民族,肯定是当年强大无比的匈奴了。这点从康居人对匈奴人臣服的态度就能看出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那些说的阿尔泰语,呈现蒙古人种特征的亚洲游牧民族,如果浪费了“匈奴”这笔宝贵的无形资产,就实在是太可惜了。 代表欧洲游牧势力的“阿兰人”,与代表亚洲游牧民族的“匈人”之间决战,发生在公元4世纪中叶(公元350年前后)。由此,一场影响欧洲地缘政治结构的民族大迁徙,也被正式触发了。